服务对象
“贫困户”“非贫困户”“农村经营主体”
创新模式
创新开展“333”提醒工作制
率先在全省创新实现科技扶贫在线与技术需求、农商信息、金融支持“三个融合”
巴中市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服务谁”“怎么做”开展工作,突出以“贫困户”“非贫困户”“农村经营主体”三大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技术配套、服务效果精准到位。告别过去“单兵作战”“多点开花”模式,平台专家“精准把脉”产业振兴,探索出一条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新模式。
组建优质团队
精准确定技术需求服务
今年4月,恩阳区兴隆镇土桥村贫困户董仕俊家的鱼塘陆续出现鱼苗死亡的情况,眼看着就要到收获季节了,不懂技术的他万分焦急。村干部黄存强得知后立即将情况上报至“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平台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畜牧站专家现场解决问题。
“由于鱼塘面积小、密度大,1分面积的塘3—4斤的鱼50—60条,还有鲫鱼,属于严重缺氧造成的。”专家现场查看找原因,建议外引流水冲氧、倒入少许的生石灰消毒。“有技术难题,一条信息就能解决,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真是我们发展产业的‘及时雨’。”董仕俊高兴地说。
在服务过程中,我市创新开展“333”提醒工作制。即:分诊后30分钟电话提醒专家,专家回答完毕后3小时督促信息员反馈,信息员评价后3天内完成电话回访,确保服务及时、精准、有效。市科技扶贫在线平台负责人王苏梅介绍,通过平台及时分诊、解答和专家现场指导,已累计为非贫困户解决科技需求13722条,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余元。
为保证技术指导服务,市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立了一支从技术需求发布到技术需求解决的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服务人员队伍。围绕茶叶、核桃、银耳、道地药材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先后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高校(院所)选派“三区”科技人员145人,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专业服务。
实现“三个融合”
有效对接服务平台
“这个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真是好,有了这个APP,随时可以免费向专家队伍请求技术支援,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各户茶叶基地的情况,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通江县龙虎山茶叶公司技术员陈丹告诉记者。
我市率先在全省创新实现科技扶贫在线与技术需求、农商信息、金融支持“三个融合”。为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快速、大量、滞销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户带来的次生风险,市科技局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平台联合推送了一批“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果蔬保鲜存储物流运输”“油性植物二次浸提关键技术”等最新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科技成果100余项,成功实现技术对接27项。
“针对如何保障销售渠道,防止市场风险导致收益受损出现返贫等问题,平台与‘农村淘宝’‘百日场’等电商平台有机融合,延伸了供销对接功能,已成功销售银耳、土鸡、芦笋等150多种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700余万元。”市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通过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创新解决农村经营主体技术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针对“适合发展什么”“技术从哪来”“市场销售如何”等系列问题,配套定制农村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套餐,指派专家进行跟踪解答和上门服务,解决技术需求825条,推动全市新增水产养殖、果蔬、中药材等产业发展面积6000多亩,引进推广新品种21个、新技术55项,培训农民(贫困户)超过5000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
Copyright © 2025 0827hr.com. All Right Reserved 法律顾问:四川崛兴律师事务所 杨婧律师
蜀ICP备18008087号
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186号
地址:四川·巴中 EMAIL:iamwoody@qq.com